1950年11月25日,第二次朝鲜战役即将打响,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宋时轮突然给彭司令致电,在电话中他喊道:“这次战役的东线,必须推迟两天!”
为什么宋时轮要将东线战役推迟?
在一开始的朝鲜战场上,本来金日成已经率领朝鲜军队打到了汉城,但是在美军登陆朝鲜之后,开始协助韩军反击并压制朝鲜军队。
美军在1950年10月7日举兵越过三八线朝着平壤进发,看到这个场景,待命已久的志愿军们立马整装出发。
18天之后,中国人民志愿军从鸭绿江入朝,第40军120师先遇见了韩军,随后40军118师在温井西北两水洞地区,对韩军第6师第2团进行了三段式分割歼灭,从而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序幕。
虽然中国志愿军已经入朝作战,并将韩军第六师、第八师的主力军歼灭,但是美国依旧朝着中朝边境进发,在美军的计划中,他们将会在感恩节到来之际,占领全朝鲜。
展开剩余89%联合国军的最高指挥麦克阿瑟坚定地说:“他们肯定是朝鲜军队假扮的,中国不可能真的和美国作对”。
即使麦克阿瑟抓到过志愿军俘虏,也不相信中国出兵。
但事实很快就就给了麦克萨瑟一巴掌,就在他们打算继续北上时,中国志愿军领导人采取侧后迂回、结合正面突击的战法,打了联合国军一个措手不及。
他们没有想到,中国志愿军会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就越过了鸭绿江甚至和他们直接对上,此时,除了联合国军的一部分兵力还扼守在清川江北滩头阵地外,其他的主力都撤回了清川江以南。
这场失败的战役传回美国,被美国权威报坛称其为“美国陆军史上最大的败绩”。
而麦克阿瑟也立即收回了那句:“中国不可能出兵支援朝鲜”的话。
虽然志愿军的出击扭转了朝鲜战场一边倒的情况,但是联合国军却在清川江占据了有利阵地。
在这种情况下,彭司令先是命令士兵赶紧休整,并向中央和毛主席致电争取意见。对于朝鲜战场上的形势,彭司令认为,如果联合国军再敢进犯,那我们就引敌深入,再一举歼灭。
这个方法被中央认可,等再次传回朝鲜战场上时,已经有了具体的作战方法,那就是将朝鲜战场上的东、西两条战线都往后撤,引诱敌人追击,然后先歼灭一侧,再将战场扩大。
1950年11月16日,志愿军开始全面向北撤退,他们没有任何风声传出来,似乎只是因为某些事情必须撤退。
当时联合国军的最高指挥麦克阿瑟发现志愿军的动作时,他立即反应了过来,这个志愿军们这是,没有补给了。
麦克阿瑟之前就打探到一个信息,那就是志愿军们打一次仗,只打七天,然后就会撤退,因为他们随身带的干粮只够吃一星期的。
自古志愿军为了使这场撤退看起来逼真,还派了一部分军队对联合国军进行阻击,在确认联合国军对他们紧追不舍的时候,阻击军队立马继续北撤。
麦克阿瑟更加坚定了志愿军们的意图,要求联合国军们加快行军速度,追上志愿军。
在这场追击战中,他又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那就是让各部队孤军深入,互不干扰。
或许麦克阿瑟的计划原本是对败逃的志愿军们进行多路追击,但是这恰恰踩入了志愿军布置好的陷阱中。
第9军赶赴朝鲜,宋时轮要求延长东线战斗时间
在朝鲜战争开始之际,毛主席力排众议派遣了26万大军进入朝鲜,而这其中,就有宋时轮的第9军队,当时宋时轮带领的第9军队本是要出兵台湾的。
但是美军在朝鲜攻城略地的速度太快,为了紧急支援,毛主席连忙致电第9军的宋时轮:时轮同志,为什么我会舍近求远让第9军团支援朝鲜,这一点你应该清楚,军委要求一个勇厉的指挥员,要能发挥一个军队长处的好指挥。在解放之前,你的部队是极其擅长打阻击和恶战的部队。我们现在需要你前往朝鲜东线,守住西线侧后的长津湖,这次的战斗没有支援,我们也不会干扰你的指挥。
宋时轮接到毛主席的来电,他毫不犹豫带着第9军团整装待发、赶赴朝鲜。
说起第9军团,这是一支由第20军、第26军、第27军、等3个军组成的将近十五万的大部队,这些都是曾经声名赫赫的华野东军的主力军。
而宋时轮也是个猛将,他在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都打出过绝佳的战绩,曾经硬生生歼灭了美制74军这样的的王牌部队,跟装备精良的美军对战,他是一个很有经验的司令员。
当时第9军团行军匆忙,并没有带上太多的御寒物品,直到进入了朝鲜,宋时轮才发现,朝鲜的气温,已经不是正常的冬季气温了。
虽然宋时轮在1950年10月份就知道他们要前往朝鲜,但是十五万的军队,仅仅只收到了五万多件棉衣,虽然中央要求后方第9军赶制棉衣,但是直到第9军团出发,也有将近十二万的战士没有厚衣服。
连送行的干部和警卫都将自己棉衣脱下来送给第9军,但这几百件棉衣对于十几万军队的人来说如同杯水车薪。
为了尽快赶到东线,第9军不得不冒着极寒行军,因为他们即将奔赴的东线军力单薄,只有吴瑞林带领的42军守在那里,三万的士兵是无论如何也抵抗不住有着空中支援和重火力的美10军。
一旦美军攻破东线防御,那西线就完全就处于被包围状态,整个朝鲜的战线都将会被攻破。
宋时轮不敢耽误,整个第9军都处于加速行军的状态,他们面对的不仅是极寒的天气,还有极大的负重,战士们不止要携带自己的补给和弹药,还要带着迫击炮的炮弹,每个战士的负重达到了40斤左右。
白天他们面对的是美军战斗机的搜寻,只能趁着夜色赶路,在白茫茫一片的大雪中,因为缺少向导,数次差点迷路。
在行军途中,冻伤的战士数不胜数,不仅如此,军中还出现了雪盲的情况。
在这种饥寒交迫的情况下,第9军团赶到了东线,和42军会合后就埋伏在东线附近的各个山岭。
但是在这种超越人体极限的行军中,第9军的战士们疲惫不堪,甚至有人累到吐血。
看到此情此景,宋时轮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延迟东线进攻时间。
当宋时轮致电彭司令时,他的心情也是忐忑的,但是为了第9军的战士,宋时轮直接拿出了看似最无力的理由:
“第9军行军急促,过于疲惫,暂时没有准备好对战美军,东线的战役必须要延迟两天”。
作为朝鲜战场上的总指挥,彭司令想得比别人更多一些,他答应了宋时轮的要求,并做出了战略改动,让第9军按兵不动,先休整两天,以此迷惑敌人,等到敌人踏进东线,就打他们个出其不意。
11月25日,朝鲜战场的志愿军西线,守在那里的六个军开始对分散的联合国军进围攻,以志愿军38军负责从德川只差敌人身后,绕到了美军8师背后,将美8师全面击溃,只能撤退。
消息传到在西线的美10军,一时间美10军的军心开始动摇,意图想要撤退,但此时的第9军战士们忍受着严寒和疲惫,在山岭树林中穿行,只为了悄无声息地绕到美军身后。
在西线获得胜利之后,东线的战争又将如何展开呢?
决战长津湖,严寒抵挡不住志愿军胜利的决心
就在11月27日晚上,志愿军第9军中的20军和27军埋伏在长津湖的西侧和东侧,他们的敌人是美军陆战1师和第7师的三个团。为了使得敌人放松警惕,志愿军们身着单薄的衣裳趴在一条峡道的两边。
在美军深入这条长达50公里的狭道,早已埋伏许久的20军和27军一跃而起,攻向小道上的美军,响彻云霄的号角声和呐喊声将美军的胆子都吓破了。
在这种突袭下,惊慌失措的美7师和陆战1师被志愿军从中分割成了五个部分。
美军虽然一直想要打通分散部队之间的通道,但是志愿军们没给美军这个机会。
他们将被分割的美军先后歼灭,这其中,就有一支在美军中被称为“北极熊团”的陆军,但是这支在一战中战斗力强大的美军,却在这场战斗中被志愿军歼灭,连他们那面带有北极熊图案的蓝色军旗,都被志愿军当做战利品送到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展览。
虽然歼灭了美军大部分主力,但还是有些残余部队在美军航空母舰的掩护下逃走了,美军狼狈逃窜的样子虽然大快人心。
但这次的战役,对第9军来说,最惨不忍睹的一站,他们面对的最大威胁,不是敌人而是极寒。
在长津湖一战中,战斗伤亡率仅在两万左右,而冻伤的战士,却高达3万人,光是冻死的就有四千多人,这其中就包括了让人不忍直视的“冰雕连”。
在这场战役中,第9军的补给迟迟不来,就在第9军忍耐着极寒打了二十多天战斗后,美10军为了躲避志愿军的追击,下令全军紧急撤退到咸兴地区,为了不给志愿军留下物资,他们选择就地将大批的食物和衣物用汽油烧掉,晚来一步的志愿军就只能看着这些物资消失在眼前。
至此,美军妄图在11月23日的感恩节之前占领朝鲜的计划落空。曾经参加过美军的前线战士们见识了中国志愿军的战斗力和毅力,这个军队根本不是外界所说的那样,只会使用人海战术。
他们的战士杀敌英勇,他们的指挥灵活多变,他们的号角声几乎成了美军士兵的噩梦。
曾经有战地记者采访长津湖战役中的美国士兵:你的愿望是什么?
这个士兵说:“我想看到明天的太阳”。
由此可见在美军眼中,志愿军是多么的可怕,他们就像是狼群,团结且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敌人撕杀。
在长津湖战役之后,有报告显示,在1950-1951年的冬季,是朝鲜50年一次的极寒,最低温度已经接近-38.9℃的极低温。
但志愿军却仅着单薄的衣物,潜伏在零下20°的野外,一动不动地隐藏着自己,就为了等待突袭美军的最好时机。
对于这次战役,司令员宋时轮是非常痛心的,但是他们必须要这样做,志愿军与美军正面对抗的胜算太小,伏击才是最好的作战办法,比起从头武装到脚的美军,他们有的,只有那颗渴望胜利的决心。
在这场战役之中,冻死了数千人,却没有一个志愿军撤退,因为当他们渡过鸭绿江的时候,回眼望去,身后就是亲爱的祖国,还有他们的亲人、朋友,志愿军决不允许前辈们用生命换来的解放被帝国主义再次破坏,只要还有一个志愿军在,就不会让敌人越过三八线。
发布于:天津市Powered by lol有正规的竞猜平台吗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