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16日,毛主席代表中国访问苏联。
在此之前,这是毛主席第一次出国,不仅维持了两国和平友好的关系,还亲眼见证了苏联的工业与科技。
通过美国在日本投放两颗原子弹所造成的伤害,所有人都清楚了原子弹的威力,毛主席也不例外。而在同年的8月29日,苏联成功引爆了他们的第一颗原子弹,毛主席算是为此事而来。
毛主席在苏联呆了两个月,期间,斯大林专门将成功引爆原子弹的视频拿出来给他观看,他也因此更近地了解到原子弹的威力。
12月18日,毛主席在与斯大林会面时提出希望苏联能帮助中国研制原子弹的想法,中国也会提供相应的报酬。
不仅如此,他回国时仍不忘原子弹,时不时对身边的人说:“我这次来苏联亲眼见到了原子弹的威力,我们也该有这样一个武器。”
展开剩余85%一、美国武力威胁,苏联背信弃义
1950年,朝鲜半岛爆发战争,武器装备落后的中国一进入战场就将美国早先积累的优势打破。号称没有败绩的敌方将领麦克阿瑟暴跳如雷,教唆美国总统杜鲁门采用核武器对付中国志愿军。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受到美国的武力威胁。
除此之外,在后来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关系上,美国再次核讹诈中国。
面对美国肆无忌惮的威胁,毛主席明白没有核武器,中国将一直面临帝国主义的核讹诈,于是在1955年公开发表讲话:“当今世界,我们要想不被人欺负,就必须要有这个东西。”
就这样,中国研制原子弹一事提上议程。
1957年苏联提出要帮助中国研究原子能,并签下合作条约。
很多人都感到奇怪,苏联为什么会愿意帮助中国?
其实,这与苏联的内斗有关。
1953年3月,斯大林骤然离世。因为苏联采取集体领导的模式,而斯大林死时并没有确定下任领导人,所以,苏联国内开启了政权上无硝烟的混战,最终,赫鲁晓夫取得胜利果实。
早在1949年,毛主席就向斯大林提过希望苏联帮助中国研制核武器的想法,然而,当时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领导层都不乐意帮助中国。
如今赫鲁晓夫上台,他为了坐稳领导人的位置,以帮助中国研制核武器为条件赢得中国的支持。当然,他也保留了制作原子弹的核心技术,只答应帮助中国研究原子能,原子能如何转化为原子弹并不在协定条约内。
一切仿佛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可是,没过几年,苏联妄想做出进一步的“打算”,毛主席等人自然坚决反对,于是苏联在1960年单方面撕毁协定条约,召回中国境内的所有苏联专家。
二、张爱萍临危受命,与世隔绝做研究
面对美国接二连三的核讹诈和苏联的背信弃义,中国不得不采取相应的措施。
然而,1960年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天灾人祸让中国百姓们吃不饱饭,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来研制核武器,中国领导层不得不面对继续研制核武器还是停摆的问题。
对此,毛主席认为,不能简单地决定继续还是停止,需要结合具体的现实情况进行分析,便将实地勘察的重要任务交给了周总理。
周总理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张爱萍。
张爱萍将军一直追随共产党的步伐参与革命,当时他又是国防科委副主任,非常注重国防武器的研究,并拥有一定的经验,因此,这个任务交到他手中十分合适。
张爱萍欣然接受了这个重要的任务,为此,他先找到核武器研究专家朱亚光,询问研制核武器的相关问题,再将物理专业的同学刘西尧劝来一起参与核武器研究,最后,带着自己建立的研究队伍到甘肃青海等地进行实地调查。
1961年,张爱萍向中央提交了一份报告,报告中详细阐述了关于原子能的现实水平和研究问题。
紧接着,了解了实际情况的毛主席下令举全国之力继续研制核武器。
为了防止西方帝国主义的窥探与阻挠,中央将核武器研究基地搬到了西北戈壁滩,可这时所有人又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
戈壁滩的气候十分恶劣,对于手无缚鸡之力的科研人员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对此,张爱萍召开动员大会,鼓励中国科学家们到西北来研究核武器。在会上,他说:“跟我走是去干大实事,我们要在戈壁滩上干一件震惊世界的大事。”
在他的这番动员之下,无数科学家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荒凉之地,共同推进中国核武器研究进程。
三、讨论会严格保密,周总理搜身检查
通过无数人的艰苦奋斗,1964年年中,我国原子弹模拟实验取得成功,正式进入冲刺阶段。
同年8月起,张爱萍频繁往返于西北和北京之间,为原子弹爆炸试验做准备。然而,此时的中央突然下达停止实验的命令,这是为何?
中央考虑到,原子弹如果爆炸成功,确实会大大提升中国的世界地位,但是,如果爆炸失败,也会把中国推入深渊,因此,到底要不要进行爆炸试验成了一个问题。
9月23日,周总理为此召开了一次会议,一开始他就说:“你们觉得哪一天进行原子弹爆炸试验比较好?”
在场的人为解决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正当大家热情高涨时,张爱萍站了起来对周总理说:“总理,我等会还有个重要会议,这里先请个假。”
周总理非常理解张爱萍,便让他离开,可当张爱萍走到会场出口时,周总理却突然说:“看下你的口袋。”
原来,他害怕张爱萍匆忙之间将原子弹相关资料无意带出会议室。
要知道,研制原子弹是必须要保密的,周总理必须谨慎对待。张爱萍自然明白周总理的想法,十分配合搜身检查。
1964年10月16日,罗布泊传来巨响,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的声音。
不少文人墨客作诗庆祝,张爱萍就写下了一首清平乐。
发布于:天津市Powered by lol有正规的竞猜平台吗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